问题 | 抢劫罪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 |
释义 |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是否非法占有财物为标准,同时侵犯人身权利也构成既遂。根据两款规定,抢到财物与否为一般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而结果加重犯则不考虑未遂。 法律分析 (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 (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抢到财物与否,只要在抢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是既遂; (3)认为本条对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二款是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 拓展延伸 抢劫罪犯罪未遂的特征及其影响 抢劫罪犯罪未遂的特征是指在实施抢劫犯罪行为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完成的情况。这些特征可以包括计划不周、目标选择不当、意外干扰、目击者干预等。抢劫罪犯罪未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罪犯本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被捕、起诉和判刑的风险,这将对其个人自由和声誉造成重大损害。其次,对于受害人而言,虽然未遂,但仍然会带来恐惧和心理创伤。此外,社会对抢劫罪犯的警惕性也会提高,加强安全措施,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抢劫罪犯罪未遂的特征及其影响对于预防犯罪、保护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抢劫罪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影响对于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遂抢劫行为可能导致罪犯面临起诉和判刑的风险,对受害人造成恐惧和心理创伤,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对抢劫犯的警惕性。了解未遂抢劫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犯罪,保护公众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