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争议仲裁开庭程序 |
释义 | 仲裁庭开庭审理,可以根据案情选择以下程序: 1、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 2、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 3、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 4、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5、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 6、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合议并做出裁决; 7、仲裁庭复庭,宣布仲裁裁决; 8、对仲裁庭难做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宣布延期裁决。 一、民事诉讼开庭的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2.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名单;3.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鉴定人(或勘验人、翻译人)回避;4.当事人陈述,由原告向法庭陈述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以及被告作答辩;5.当事人举证程序和要求,先由原告对自己的主张向法庭提交证据,由被告)进行质证;再由被告提交反驳原告请求的证据,原告质证。当事人举证完毕后,如发现一方或双方对自己的某些主张没有举证,审判长应告知其法庭提交相关证据;6.合议庭成员向当事人发问,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7.法庭辩论按下列顺序进行:原告发言;被告发言;互相辩论;8.审判长根据辩论情况征询各方当事人,如无补充意见,宣布辩论结束;9.审判长按原告、被告的顺序要求各方陈述最后意见。10.审判长分别征询当事人是否愿意在合议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当事人均同意调解时,应分别由各方当事人提出调解方案。合议庭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提出调解方案,供当事人参考。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合议庭应当宣布调解结果,告知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宣布调解无效。宣布休庭,由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后宣告判决;11.经合议庭评议,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能够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判;12.审判长宣布闭庭。 二、法律上的仲裁是什么意思 法律上的仲裁是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解决纠纷的意思。仲裁在性质上是兼具契约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一、仲裁的程序如下: 1、申请和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 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机构仲裁案件,不是仲裁委员会直接仲裁,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实现的,这个组织称为仲裁庭; 3、开庭审理,当事人申请仲裁后,有自行和解的权利。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撤回仲裁申请。在庭审过程中,若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的,可在仲裁庭主持下先行调解; 4、裁决,仲裁庭在将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应进行仲裁庭评议,并按照评议中的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若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则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5、救济途径,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庭作出的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庭作出的非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申请仲裁需要的材料如下: 1、仲裁协议或附有仲裁条款的合同,携带原件; 2、人提供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3、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企事业证照或批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证明书; 4、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加盖公章。 综上所述,法律上的仲裁是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等意思,仲裁的程序需要按照申请和受理、仲裁庭组成等进行,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庭作出的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