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类犯罪包括哪些 |
释义 |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违法犯罪的交通事故通常包括以下两种:1、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的行为后驾车逃跑,但是由于车速过快失控,撞到路边的电线干、树木或其他障碍物,导致人员伤亡、车毁、公共设施损坏的事故;2、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后驾车逃跑,和行人或别人车辆撞碰,致使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一、保险公司不赔偿车祸造成的间接损失的原因 1、保险公司在处理理赔手续时是与被保险人直接联系的,正常的理赔款交付流程是保险公司先将理赔款项交给被保险人,再由被保险人转交给事故受害方。除非被保险人能提供一份详尽的委托书,指明他同意受害人直接从保险公司领取理赔款,否则保险公司是不敢擅自交付理赔款的。 2、由于事故所引起的被保险人及第三者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中断通讯等,还有因车辆保险事故引起的任何精神损失赔偿金额,都会被保险公司认定为交通事故的间接损失,得不到相应的理赔。 3、通俗而言,保险事故发生过程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被计入事故直接损失,比如汽车碰撞而导致车身损坏,行人因碰撞而骨折或内脏受伤,甚至店面被撞毁等。通常这类事故直接损失是定损员在查勘现场或确定时都看得见的。 4、而事故间接损失则是指保险事故发生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的损失项目。比如店面由于被车撞坏而停业或停产所产生的经营损失;电线或水管被汽车撞破,导致停电及停水所产生的经营损失等;甚至于汽车撞伤别人后,受伤者要求车主支付一笔精神损失费等。 二、驾驶逃逸怎样进行判定 2022驾驶逃逸的判定是: 1、明知发生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当事人认为没有事故责任,驶离事故现场; 3、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留下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事故,但有证据; 8、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留下假信息逃离。 交通肇事的构成条件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发生交通肇事往往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而此时根据造成的损害情况严重程度不同,肇事者对事故承担的责任不同,才能确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所以,并非只要发生了交通肇事的,就一定以交通肇事罪来论处,必须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之后才能定罪处罚。 三、开车没撞到但对方摔倒是否要负责 开车没撞到但对方摔倒,由于是受到影响而产生的事故,也要承担部分责任。交法对交通事故的定义是“由于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事件”,没有说发生事故的双方必须有接触,还是要看双方的过错谁大谁小。事故发生后尽量不要移动现场,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授权移动现场的人应对事故全权负责;如果必须移动情况,则应在事故现场标记出事故发生时车辆和行人的位置。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款规定,“交通事故”,一般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的事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