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隐私还是知情权?
释义
    夫妻偷看手机不侵犯隐私,但后果严重可追责。个人隐私是不愿对他人公开的秘密,与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依据是个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信息是否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关。
    法律分析
    夫妻之间偷看手机的行为不算侵犯个人隐私,但构成了严重的后果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个人隐私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以及该信息是否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关。
    拓展延伸
    隐私权与信息披露:权衡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的界限
    隐私权与信息披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当今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和公众知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保护个人信息免受不当使用和滥用的侵犯至关重要。然而,公众也有权知道与其利益相关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环境问题或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下。在权衡个人隐私和公众知情之间,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息的敏感性、信息的来源和目的、信息的影响范围等。合理的信息披露政策应该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同时满足公众对透明度和知情权的需求。这需要法律、道德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确保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公众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
    结语
    在个人隐私和公众知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应受到充分的保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公众对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也是必要的。合理的信息披露政策应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同时满足公众对透明度和知情权的需求。为此,需要综合考虑法律、道德和技术等因素,以确保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公众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