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欠款纠纷能否让直系亲属起诉? |
释义 | 直系亲属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让应受到特别注意和严格审查,以实现个案正义并促进司法转变。在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经历了从债务人同意主义到通知主义的演变,但也必须合理限制权利让与,维护债务人的利益和债权债务的相对性。限制主要体现在合同性质与内容上,以及转让方式上,包括通知义务和批准、登记手续等要求。人民法院应充分考虑直系亲属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予以认定。 法律分析 目前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只要是有纠纷有争议,当事人都可以起诉到法院,所以直系亲属能起诉欠款纠纷,但是亲属之间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应当充分考虑此类案件的特点。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认定亲属之间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父母与子女均为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并不禁止双方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形成借贷合同关系。但是,对直系亲属之间的交易关系,尤其是对第三人的债权转让关系的审查和确认,应考虑到特定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子女应承担的赡养义务等具体情况。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让予以特别注意和严格审查,最终通过解释、适用法律实现个案正义,并不构成道德对法律的僭越,相反,是法官积极探求规则背后法治精神、促进保守型司法向能动型司法转变的一次进步。 我国在债权让与制度的立法上经历了从债务人同意主义到通知主义的演变,符合鼓励交易原则和市场经济发展。但是从维护债务人的利益、稳定债权债务的相对性来说,也必须对权利让与作出合理限制。根据《民法典》规定和司法实践,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同性质与内容上的限制,集中体现于条规定的三类情形;二是转让方式上的限制,即须履行对债务人的通知义务,特殊情形下债权转让还必须经过批准、登记手续。 结语 通过立案登记制,我国法院为当事人提供了起诉的渠道,使得直系亲属能够起诉欠款纠纷。然而,在审理亲属间民间借贷案件时,法院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认定亲属之间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对于直系亲属之间的交易关系,尤其是债权转让关系,应综合考虑特定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赡养义务等具体情况。在限制债权让与方面,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已经做出了合理的规定,既符合鼓励交易原则和市场经济发展,又能维护债务人的利益和稳定债权债务的相对性。这一进步体现了法官积极探求法治精神和促进司法转变的努力。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