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本文介绍了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承诺需要生效,行为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分析 1.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采用承诺的,需要承诺生效。2.(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拓展延伸 承诺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3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因此,承诺生效的条件是条件成就时。这意味着,当条件被满足时,承诺即告生效。例如,当一个人同意提供服务时,只要服务得以提供,承诺即告生效。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拒绝提供服务时,承诺即告失效。 需要注意的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成就前,当事人是可以随时撤销的。而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条件成就,当事人就不能撤销。因此,当事人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条文,确保自己理解了承诺生效的条件。 结语 根据上述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采用承诺的,需要承诺生效。同时,行为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因此,以上规定是确保合同有效的重要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