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进行贷款或融资活动时,抵押担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然而,抵押物存在评估不准确、违法处置等风险,导致抵押人或抵押权人遭受损失。为避免法律风险,应在抵押担保协议中约定清晰的条款,确保抵押物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同时,在抵押物的选择、评估、处置等环节中,也需要依据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和操作。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抵押财产的拍卖、变卖,也可以请求抵押人履行担保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抵押财产的保管、处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造成抵押权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十一条 担保合同应当写明担保的财产名称、数量、质量、规格、折旧情况等情况,确保担保财产充分、有效。 第二十九条 抵押人或者担保人拒绝履行担保义务的,权利人可以依照约定行使权利,也可以请求一般担保责任人履行责任。 第三十六条 担保人的故意或者严重过失,导致权利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无法执行裁决或者裁定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