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物品不可以被设定为留置权? |
释义 | 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财产,依法不得留置;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按约定处理。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可通过约定排除,因其不涉及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法律无需干涉。 法律分析 第一,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规定。如果法律基于公序良俗等原因明确规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财产不得留置,则须依照该法律规定,不得成立留置权。 第二,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按照约定。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都不能成立留置权。比如,承揽合同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排除留置权,则在定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时,承揽人也不得留置完成的工作成果,而应当依债权本身的效力提起追索价款及违约金的诉讼。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法律之所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权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的实现,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弃这一权利,法律自然无须干涉。 拓展延伸 留置权的限制:禁止设定的物品清单 留置权是一种特定的法律权利,但并非所有物品都可以被设定为留置权。根据法律规定,一些物品被禁止作为留置权的对象。这些禁止设定为留置权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人身、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水、医药品)、公共财产、国家重要文物、法律禁止转让的财产等。这些限制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因此,在设定留置权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并避免违法行为。请注意,具体的禁止设定留置权的物品清单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建议在设定留置权前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留置权作为一种特定的法律权利,其设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并避免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一些物品被禁止作为留置权的对象,如人身、生活必需品、公共财产等。这些限制旨在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因此,在设定留置权时,务必遵守法律规定。具体的禁止设定留置权的物品清单可能因地区法律而有所不同,建议在设定留置权前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