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违法行为轻微且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二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三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四是其他法律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况。 法律分析 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的公告》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四)其他法律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 拓展延伸 违法行为免除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违法行为免除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违法行为应当是属于特定的情形或特殊情况下的合理行为,例如紧急情况下的正当防卫或者法律规定下的合法抗辩。其次,违法行为应当是出于无可避免的情况下进行的,即无法通过其他合法手段避免或解决。此外,违法行为应当是出于善意或者无过错的状态下进行的,即行为人无恶意或者没有明显过失。最后,违法行为应当是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不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公共利益的严重侵害。综上所述,只有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违法行为才有可能免除行政处罚。 结语 根据《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第十四条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违法行为轻微且及时纠正、未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况。免除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包括:合理行为、无可避免性、善意或无过错、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只有满足这些条件,违法行为才有可能免除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三条 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七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规范和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