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释义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体现在5个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5.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侵权行为等。
    民事法律行为具备的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参加民事活动。《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制约。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2.意思表示真实。
    是指行为人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认识错误、欺诈、胁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也不是必然的无效行为,因其导致意思不真实的原因不同,可能会发生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3、行为内容合法。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行为内容合法首先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
    其次,行为内容合法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行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也就是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事实行为的表现方式:
    事实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正当防卫、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紧急避险等。
    比如侵权行为的后果是引起侵权责任,而侵权行为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表示。
    行为人在作出行为之时也有意思表示,但是其意思表示的目的与法律结果不同,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利益,但是法律规定的后果却是侵权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
    所以侵权行为就是事实行为。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包括什么?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包括:
    1、被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2、被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
    3、被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被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被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仲裁庭审和法院庭审的区别是?
    仲裁庭审和法院庭审的区别:
    (一)权力来源不一样
    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案件,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活动。诉讼程序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过程,也是国家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人民法院裁断案件的诉讼活动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公权力。
    而仲裁庭处理纠纷不是国家赋予的权力,其权力来源是当事人的自愿选择。
    (二)对裁判结果的纠正救济方式不一样
    仲裁庭仲裁案件的权力是当事人赋予的,其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因此仲裁是一裁终局,仲裁庭出的裁决生效后,对当事人即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仲裁裁决没有上诉之说。
    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发生根据不同。驳回起诉是处理的程序性事项,而驳回诉讼请求是处理的实体性事项。
    其次,两者的适用判决的方式不同。驳回起诉应该用裁定的方式,而驳回诉讼请求必须要用判决的方式。
    最后,两者的期限不同。驳回起诉民事案件的上诉期是10天,驳回诉讼请求民事案件的上诉期是15天。
    上诉和抗诉有哪些区别?
    一、上诉和抗诉的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
    2、法律后果不同。
    3、提出的时间不同。
    4、审理的方式不同。
    二、上诉,指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依法请求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及因此引起的一系列诉讼活动。
    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在我国,抗诉是法律授予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法律监督权。
    民事诉讼的开庭审理时间是什么时候?
    对于民事诉讼,根据法院适用的审判程序不同,开庭审理时间有所不同:
    1、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左右开庭审理。
    2、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二个月左右开庭审理,涉及公告送达的传票等情形有,需要等公开期限届满后,再开庭审理。
    
     该内容由 李晓航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8: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