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能力的鉴定伤残等级有几级 |
释义 | 根据评残标准,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分为1至10级,根据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评定。评定等级为1至4级的视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5至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至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工伤职工的待遇和安置主要依据评定的伤残等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根据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对医疗和护理依赖程度以及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等因素进行确定。 法律分析 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一般分为1至10级。 符合评残标准1级至4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5级至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级至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工伤残待遇的确定和工伤职工的安置,以评定的伤残等级为主要依据。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标准具体划分为: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或能够自理的,视残情分别划入到1~4级。 (2)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视残情分别划入到5~6级。 (3)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视残情分别划入到7~10级。 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对残情的分级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有几级是以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对医疗和护理依赖的程度,并适当考虑一些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的损失进行确定的。 拓展延伸 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程序 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程序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通过对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影响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评定程序通常包括申请、资料提交、医学鉴定、评定结果通知等环节。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身体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损失程度等方面的指标。根据评定结果,劳动者可以享受相应的伤残津贴、康复救助等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程序的确立和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其提供合理的福利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发展。 结语 根据评定的伤残等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对劳动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分级,以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对医疗和护理依赖的程度为依据。评定结果将决定工伤职工的待遇和安置。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程序的确立和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其提供合理的福利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发展。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期限,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