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成立的判断标准 |
释义 | 劳动合同成立并不代表劳动关系成立,劳动关系是从用工之日起才成立。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从双方签字之日起计算,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生效日期,则可以晚于签字时间。劳动合同终止的截止日期计算应以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最后一天的24时为准,超过最后一天24时的工作任务以完成时间为合同终止时间。 法律分析 如果劳动合同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生效,也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就无法得到保障。那么,怎样确定劳动合同成立呢? 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生效时成立。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则合同生效日期可以晚于成立时间。 对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截止日期的计算,应以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最后一天的24时为准。如果有工作任务超过最后一天24时的,应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作为合同终止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成立并不代表劳动关系成立,《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所以,劳动关系是从用工之日起才成立。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成立的标准与要素 劳动合同成立的标准与要素是确定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劳动合同成立的标准包括以下要素:1.甲乙双方的真实意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非自愿因素;2.合同内容的明确性: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等具体条款;3.合法性: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4.合同形式的合规性: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只有满足以上标准与要素,劳动合同才能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结语 劳动合同的成立是确保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得到保障的关键。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劳动合同应满足真实意愿、明确内容、合法性和合规形式等要素。只有当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合同内容明确并符合法律规定,采取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劳动合同才能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关系的建立则是从用工之日起开始。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成立,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三款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