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宅基地确权后,可以转让吗? |
释义 |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土地制度性质是集体一切制。从法律层面上讲,宅基地仍然属于乡村集体土地资源,宅基地的一切权仍然归村民集体一切。集体将宅基地分配给各家各户后,农民能够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或者隶属设备。但是,村民具有的只是宅基地的运用权,而且宅基地的运用权也是有一定请求的,它具有一定的权限:1)宅基地运用权的主体归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共有;2)宅基地的运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仅限于村民自建房屋和其他隶属建立,例如村民寓居有关的厨房厕所院墙等等;3)我国的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准绳,每户村民只能有一户宅基地,而且面积不得超越规则的规范;4)建造契合土天时用总体规划的请求,不得违章建立;5)村民的宅基地是由个人申请,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政府批准。根据《土地管理方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运用权能够依法转让,但只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旦发现买卖和转让后,村集体不再分配宅基地,更甚者还要追查法律义务。下面这几点是村民转让宅基地运用权需求具备的一些条件:1)转让人至少具有2处或者2处以上的宅基地;2)转让一方和受让一方必需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3)受让一方没有任何一处宅基地,且必需契合宅基地运用权分配条件;4)转让行为必需由自己申请,集体组织同意,以上条件同时具备前方可成立。综上所述,宅基地确权后固然农民能够享用到很多权益,但是村民只要宅基地的运用权,是不能买卖的,即便是转让,也只能是同一集体组织内的成员才能够。所以,在这点上,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搞明白。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