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16岁如何定义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释义 |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收入来划分,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可以独立进行纯获利益的行为或适应其年龄和智力的行为。 法律分析 1、十六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根据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拓展延伸 16岁以下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被视为未成年人,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具体而言,16岁以下的人一般被认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在进行某些法律行为时,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或代理。然而,根据特定情况和法律规定,一些特定的民事行为如劳动合同、教育协议等,未满18周岁的人可能会被赋予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具体判断16岁以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完全,需要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结语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被视为未成年人,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具体而言,16岁以下的人一般被认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然而,根据特定情况和法律规定,一些特定的民事行为如劳动合同、教育协议等,未满18周岁的人可能会被赋予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具体判断16岁以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完全,需要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未成年人健康、受教育等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发布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