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有什么? |
释义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赔偿劳动者损失,包括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待遇和医疗费用损失。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劳动者还可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支付工资并加付赔偿费用,补足劳动保护待遇损失,支付医疗费用的25%作为赔偿,同时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劳动者的损失,即: 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的赔偿费用; 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根据工作年限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可以由用人单位做,也可以由劳动者自己做,没有具体的要求。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除了要足额支付劳动者在单位的工资以外,还要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作为赔偿。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还应该补足劳动者的损失。 拓展延伸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当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其可能面临多种后果及法律责任。首先,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包括经济补偿、工资补偿等,以弥补劳动者因解除合同而遭受的损失。此外,用人单位还可能被要求重新雇佣被解除合同的劳动者,或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在严重情况下,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法律责任的界定,主要涉及赔偿金支付、重新雇佣、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责任等方面。具体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将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定。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义务。劳动者因此遭受的损失应得到合理补偿,包括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待遇、工伤医疗待遇等方面的损失。此外,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支付。对于违法行为的严重性,法律还规定了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以确保合法的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