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没有劳动合同出了事故怎么办 |
释义 | 员工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再申请工伤认定,判定为工伤。只要认定为工伤后,员工就可以享受工伤待遇。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也可以享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在工作期间出现人身伤害,若自身不存在重大过错,则单位理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且还可以按照工伤事故来予以处理与赔偿。 一、劳务派遣员工工伤属于谁承担 A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员工去B单位(用工单位)工作。1、如果因为B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或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A单位与B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即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可以找A单位支付工伤待遇,也可以找B单位支付工伤待遇;2、员工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受到事故伤害,那么,A单位应当依法为该员工申请工伤认定,B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等工作。A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和B单位约定相应的补偿办法;3、无论如何,A单位对员工工伤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工伤认定后如何赔偿的 1、及时送往医院治疗。2、申请工伤认定,由单位或者个人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认定为工伤。3、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员工治疗完毕或者达到一定医疗期之后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判定伤残等级。4、待遇审核,员工或者单位根据医院的治疗发票、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等向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下发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以及伤残补助费用。5、如果员工需要解除劳动关系,有伤残员工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待遇。 三、用人单位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员工)分以下三种情况,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员工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员工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员工2个月的本人工资,2N;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员工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员工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N+1;3、员工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员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