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批复情况 |
释义 | 法律分析: 规划范围:涉及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含雄安新区)、河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40个地市343个县(区),规划面积37.9万km2。 规划目标和任务: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生态改善,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 节水规划:节水器具普及率在98~10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8%。主要供水范围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0.8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11m3/万元。 工程规模和调水量:初步拟定2035年东线二期工程规模为抽江1000m3/s,过黄河310 m3/s,到山东半岛160m3/s。扣除各项损失后的多年平均净增供水量为71.93亿m3,其中安徽省4.27亿m3,山东省31.9亿m3(其中鲁南4.24亿m3,山东半岛18.15亿m3,鲁北9.51亿m3,),河北省18.48亿m3,雄安新区0.6亿m3,天津市8.89亿m3,北京市7.78亿m3。 工程规划和占地移民:东线二期工程规划输水线路总长4278.1km,其中黄河以南1226.4km,胶东1536.5km,穿黄段16.9km,黄河以北1498.3km。输水线路中除利用现有输水线路外,新辟或扩建的线路总长3343.6km,其中黄河以南612.6km,胶东1216.2km,穿黄段16.9km,黄河以北1498.3km。东线二期工程规划拟扩建衡水湖水库、大浪淀水库、北大港水库,新建官路水库、无棣水库、马头山水库等;东线二期工程规划新建广陵站、高邮站等51座泵站,新增装机132万kw。工程建设征地总面积88.79万亩,其中征收土地36.07万亩,征用土地52.72万亩。工程拆迁房屋合计549.2万m2,拆迁人口合计约11.12万人。 水质保护规划:水质保护总目标是确保输水干线的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调蓄湖泊水库营养状况控制在轻度富营养化以内,促进沿线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供水水质,水质保护规划涉及点源、面源、线源和支流污染负荷控制;本期工程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为南四湖上级湖,主要控制指标为TP及COD;本规划仍是重点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局部区域强化面源污染控制。 二、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主要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敏感区。水文水资源:枯水期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文情势和水资源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水文情势和水资源的影响;调水对防洪除涝的影响。水环境:枯水期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环境的影响,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的水质影响;受水期退水环境影响;冰期输水存在水环境安全问题。 陆生生态:规划实施占地和开挖明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水生生态: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 湿地生态: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重要湿地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重要湿地的影响,对鸟类生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调水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规划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规划实施移民安置影响;规划实施人群健康影响。 环境敏感区:工程规划实施穿越众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优化调整规划工程布局和规模,长江大通站流量为10000m3/s时采取控制调水规模措施,制定并落实节水和水质保护规划,划定引水、输水水源保护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理要求,开展调查观测、强化就地保护、加强迁地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底栖生境修复、底栖生物增殖、生态护岸、人工鱼巢、鱼类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生态水位、生态流量、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生态敏感区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 (3)评价结论 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相关规划等基本符合或协调;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基本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规划范围区内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质量总体良好,二期工程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受水区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缺水状况;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实施将对规划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敏感区产生环境影响,重点影响规划输水沿线和水源区。在规划优化调整和采取针对性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后,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减缓、控制或消除,规划可行。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和时间 本次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范围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规划引水水源区和输水沿线的公众和社会团体以及关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社会公众和团体。征求公众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五、公众提出意见及索要简本的方式 社会公众和团体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可通过来电、信函、传真等方式将意见提交规划编制机关或评价单位。 本次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提供《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简本)》电子版供查阅,社会公众和团体可通过公示提供的联系方式向编制机关或评价单位索取。 法律依据: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含雄安新区)、河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40个地市343个县(区),规划面积37.9万km2。 规划目标和任务: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生态改善,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 节水规划:节水器具普及率在98~10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8%。主要供水范围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0.8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11m3/万元。 工程规模和调水量:初步拟定2035年东线二期工程规模为抽江1000m3/s,过黄河310 m3/s,到山东半岛160m3/s。扣除各项损失后的多年平均净增供水量为71.93亿m3,其中安徽省4.27亿m3,山东省31.9亿m3(其中鲁南4.24亿m3,山东半岛18.15亿m3,鲁北9.51亿m3,),河北省18.48亿m3,雄安新区0.6亿m3,天津市8.89亿m3,北京市7.78亿m3。 工程规划和占地移民:东线二期工程规划输水线路总长4278.1km,其中黄河以南1226.4km,胶东1536.5km,穿黄段16.9km,黄河以北1498.3km。输水线路中除利用现有输水线路外,新辟或扩建的线路总长3343.6km,其中黄河以南612.6km,胶东1216.2km,穿黄段16.9km,黄河以北1498.3km。东线二期工程规划拟扩建衡水湖水库、大浪淀水库、北大港水库,新建官路水库、无棣水库、马头山水库等;东线二期工程规划新建广陵站、高邮站等51座泵站,新增装机132万kw。工程建设征地总面积88.79万亩,其中征收土地36.07万亩,征用土地52.72万亩。工程拆迁房屋合计549.2万m2,拆迁人口合计约11.12万人。 水质保护规划:水质保护总目标是确保输水干线的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调蓄湖泊水库营养状况控制在轻度富营养化以内,促进沿线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供水水质,水质保护规划涉及点源、面源、线源和支流污染负荷控制;本期工程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为南四湖上级湖,主要控制指标为TP及COD;本规划仍是重点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局部区域强化面源污染控制。 二、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主要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敏感区。水文水资源:枯水期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文情势和水资源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水文情势和水资源的影响;调水对防洪除涝的影响。水环境:枯水期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环境的影响,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的水质影响;受水期退水环境影响;冰期输水存在水环境安全问题。 陆生生态:规划实施占地和开挖明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水生生态: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 湿地生态:调水对水源及下游区重要湿地的影响;调水对输水干线和调蓄湖库重要湿地的影响,对鸟类生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调水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规划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规划实施移民安置影响;规划实施人群健康影响。 环境敏感区:工程规划实施穿越众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优化调整规划工程布局和规模,长江大通站流量为10000m3/s时采取控制调水规模措施,制定并落实节水和水质保护规划,划定引水、输水水源保护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理要求,开展调查观测、强化就地保护、加强迁地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底栖生境修复、底栖生物增殖、生态护岸、人工鱼巢、鱼类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生态水位、生态流量、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生态敏感区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 (3)评价结论 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相关规划等基本符合或协调;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基本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规划范围区内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质量总体良好,二期工程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受水区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缺水状况;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实施将对规划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敏感区产生环境影响,重点影响规划输水沿线和水源区。在规划优化调整和采取针对性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后,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减缓、控制或消除,规划可行。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和时间 本次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范围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规划引水水源区和输水沿线的公众和社会团体以及关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社会公众和团体。征求公众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五、公众提出意见及索要简本的方式 社会公众和团体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可通过来电、信函、传真等方式将意见提交规划编制机关或评价单位。 本次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提供《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简本)》电子版供查阅,社会公众和团体可通过公示提供的联系方式向编制机关或评价单位索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