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异地羁押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异地羁押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只要羁押场所合法,一般适用于黑社会或职务犯罪。无论犯罪地或居住地在哪,当地法院都有管辖权,拘押地通常与法院地相同。《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法院审判,并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法院审判。这是以最初受理地为主、主要犯罪地为辅的原则,而非强制移送。 法律分析 异地羁押没有法律规定,只要羁押场所是法定的就可以,一般黑社会或者职务犯罪有异地羁押。犯罪地在外地或主犯在外地的可以异地羁押。只要是犯罪地和居住地都可以,当地法院都有管辖权,拘押地一般同法院地。《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这条规定,采取的是以最初受理地为主,以主要犯罪地为辅的原则。说的是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不是应该。 拓展延伸 异地羁押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是什么? 异地羁押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由原住所地的监狱转移到案件所在地的监狱进行羁押的一种措施。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案件跨地区审理、安全风险较高、证据保全需要等情况。异地羁押的限制条件包括法定程序的严格遵循、合理正当的理由、保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等。限制条件还包括异地羁押期限的合理安排、必要的监管措施的采取、审判程序的加速等。异地羁押的实施应当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确保公正审判和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异地羁押作为一种措施,用于解决案件跨地区审理、安全风险较高等情况。其实施应遵循法定程序,充分保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限制条件包括合理正当的理由、严格的期限安排和必要的监管措施。异地羁押的目的是确保公正审判,并在法律框架下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一百四十三条 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 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即通知邮电机关。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四章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看守所提出委托辩护律师要求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其请求转达给办案部门,办案部门应当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委托的辩护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仅提出委托辩护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无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辩护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