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视居住满6个月后会收监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
释义 | 监视居住期满后,可以继续监视或改变措施。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6个月。期间不得中断侦查、起诉和审理。发现不应追究刑责或期限到的,应及时解除。解除时需通知当事人和相关单位。 法律分析 监视居住满6个月后不一定会收监,可以接着第二次监视居住,也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或解除监视居住。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拓展延伸 监视居住期满6个月后的法律约束和可能的处遇 监视居住期满6个月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体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约束和处遇。具体情况取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的个人表现、犯罪记录以及相关司法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个体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延长监视居住期限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此外,个体可能需要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居住限制或定期报告等要求。违反这些规定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法律后果,包括重新监禁等。因此,监视居住期满后,个体应该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自身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结语 监视居住期满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体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约束和处遇。具体情况取决于个人表现、犯罪记录以及司法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重新评估并决定是否延长监视居住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个体需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居住限制或定期报告等要求。违反规定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法律后果,包括重新监禁等。因此,监视居住期满后,个体应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自身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六条 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