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款合同违约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
释义 | 借款合同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合法,可约定违约金。违约金可以以确定数额或逾期利息形式约定,但应在合理限额内,不显失公平。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借款合同可约定违约金,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享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违约金一般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 法律分析 一、借款合同违约不借款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是否合法? 借款合同违约不借款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是合法,借款合同违约会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借款合同违约处理方法就是赔偿违约金。 违约金是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当然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因为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并无禁止性规定,按照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该种方式法律上是不限制的。 当然,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在合理的限额内,不能显失公平。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那么,违约金一般如何约定能得到法律支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最多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 根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借款合同属于合同中一类合同类型,法律上是允许约定违约责任的。 另外《民法典》规定,“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本身就是一种违约条款,逾期利息即是违约金。 《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二、借款合同中能约定违约金吗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还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我国法律对违约金的规定,体现了违约金数额和实际损失相匹配的理念,同时从第三款可以看出违约金还具有一定的惩罚性质,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惩罚性的违约金。 因此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作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应当承认其法律效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国家对于民事合同签订这方面主要就是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所以双方当事人自主意思表示一般情况下都是会支持的,而在借款合同当中约定违约金也可以。 结语 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违约不借款需承担违约责任是合法的。违约金可事先确定数额或以逾期利息形式约定,但应在合理限额内,不能显失公平。一般违约金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民法典》还规定,当事人可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计算方法。约定违约金属于意思自治,具有法律效力。在民事合同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被支持,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也是被允许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