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脱离父母关系? |
释义 | 亲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能断绝,但收养关系可以解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并在民政部门登记,双方需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且达成一致意见。若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诉请解决。法院会根据双方实际情况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则判决解除收养关系。 法律分析 一、亲生子女能与父母断绝关系吗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形成的,所以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不能断绝的,但收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解除。 2、《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二、事实收养关系如何解除 1、收养人与送养人或收养人与成年的被收养人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双方就解除收养关系达成合意;第二,双方均须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第三,在夫妻共同决定形成的收养关系解除时,仍应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 2、不能达成协议的,可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在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时,人民法院应依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加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判决解除。 拓展延伸 亲生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的法律依据和后果 亲生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的法律依据和后果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亲生子女通常没有法定权利与父母断绝关系。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家庭暴力、虐待或严重矛盾等,法律可能会提供保护机制,允许子女断绝与父母的关系。这通常需要通过法庭程序,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理由。断绝关系的后果可能是长期的家庭破裂、情感伤害以及法律和经济责任的变化。因此,在考虑断绝关系之前,子女和父母应该慎重思考,并寻求专业法律建议,以了解适用的法律依据和可能的后果。 结语 亲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形成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不能断绝的。然而,收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解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则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事实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当事人协议解除并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诉请解决。断绝亲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后果是复杂的,需要慎重考虑并寻求专业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