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临时工是否可以获得工伤赔偿? |
释义 | 工伤应获赔偿: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符合规定,无论是否签订合同缴纳保险,都可按工伤待遇获赔;首先需申请工伤认定,否则无法获赔;若单位不认劳动关系,需收集证据证明关系;获得工伤认定决定后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索要伤残赔偿;如单位不履行义务,可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护权益。 法律分析 可以赔偿。 1、工伤不存在临时工之说,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受伤情况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十五条之规定(且不存在第十六条规定之情形)的,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都应认定为工伤并按工伤待遇获得赔偿;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职工个人就必须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3、如果单位不承认和工伤职工存在劳动关系,首先确认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就要注意收集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相关证据,如工资卡、工资单、考勤卡、暂住证以及其他一切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这些证据材料可以是书面证据,也可能是证人证言、录音证据、实物证据、电子证据等; 4、受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拿到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等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工伤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向用人单位索要伤残赔偿; 5、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的义务,工伤职工可以到当地投诉或直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拓展延伸 临时工工伤保障政策的权益问题 临时工工伤保障政策的权益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临时工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的情况下,也有权利获得工伤赔偿。然而,由于临时工的雇佣关系相对不稳定,他们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证明工伤的难度、赔偿金额的限制等。 为了保障临时工的权益,一些地方性和行业性的政策逐渐出台。这些政策旨在明确临时工的工伤保障范围、赔偿标准和程序,并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同时,加强对临时工的工伤预防和安全培训也是重要的举措。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临时工工伤赔偿标准是否与正式员工一致、用人单位是否足够履行保障义务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临时工工伤保障政策的权益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并推动相关改革,以确保临时工在工作中享有合理的工伤保障权益。 结语 通过以上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否是临时工,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受伤符合相关规定,都有权获得工伤赔偿。申请工伤认定是前提,单位不承认劳动关系时需要收集证据。受伤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索要伤残赔偿。如果单位不履行义务,可以投诉或申请仲裁。临时工工伤保障政策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监管。保障临时工的工伤权益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推动改革。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