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界如何界定抗税罪的犯罪行为? |
释义 | 法院认定对抗税罪的要点如下:该罪的主体为具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特殊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侵犯的客体包括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主观方面的要求是出于直接故意。 法律分析 法院对抗税罪的认定: 1.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4.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 拓展延伸 抗税罪的法律界定及其影响因素 抗税罪的法律界定是指法律界对于抗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明确规定。抗税罪通常指的是故意逃避缴纳税款或通过虚假手段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法律界在界定抗税罪时,会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如行为的故意性、数额的大小、持续的时间、使用的手段等。此外,法律界还会综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税收秩序的维护以及税收征管的效果等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将在法律界定抗税罪时起到重要作用,以确保对抗税行为的准确界定,并维护税收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结语 抗税罪的法律界定是确保对抗税行为的准确界定,维护税收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法律界会考虑行为的故意性、数额的大小、持续的时间、使用的手段等多个因素,同时综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税收秩序的维护以及税收征管的效果。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考量,法律界对抗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纳税义务人的合法权益和税收秩序的正常运行。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