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终生禁驾的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终生禁驾,从字面以及日常人们的普遍认为来看,指的是终生不允许再驾驶机动车。而“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则指的是自交警部门的决定生效之日起不能再向交警部门申请重新获得机动车驾驶证。类似于对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中的累积记分制度。其不属于行政处罚,也不是行政强制措施,更不是行政强制执行。它是法律授权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在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日常行政管理时,在对其初次或重新取得驾驶证的申请条件中所设定的一种禁止性管理措施。 责任认定:在执法实践中,最主要的是要正确理解“逃逸”的概念,所谓逃逸,就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其特征是: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肇事者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不但不停车,还要驾车逃跑的心理状态;动机和目的是不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刑事处罚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所以,适用“终生禁驾”时,必须有证据证明肇事者主观上是故意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否则,就不能给予“终生禁驾”。如:逃跑后由于其他因素或良心的谴责又返回现场救死扶伤的;或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或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等类似情况,不能以“终生禁驾”对待。此外,非道路上发生了所谓的交通事故而逃逸的,也不适用“终生禁驾”,因为,非道路交通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二条,进一步对被吊销驾照后重新申领的情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其中第十二条第三、四款明确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饮酒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不得再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丧失了驾驶机动车的资格。 禁驾原因包括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几种情况。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一款及第二款的规定,终身禁驾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对此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 二是构成犯罪。被终身禁驾者在重大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特殊情况下,同等责任的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三是造成交通事故后实施了逃逸行为,其目的是故意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而对于一般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只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对逃逸人进行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拘留15日的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