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公司犯罪案件中,调解协商可以作为法院判决依据,但需符合一定条件。首先,调解协商的内容应当是法定赔偿标准之外的补偿内容;其次,调解协商应当在公正、平等、自愿的原则下进行;最后,法院需要对调解协商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当依法承担对社会和国家的法定责任,并承担对公司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企业犯罪的,依法追究企业刑事责任。企业犯罪所得的财物,归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调解协议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调解协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一)违反法律规定;(二)违反公序良俗;(三)其中一方当事人被强迫作出调解协议;(四)调解协议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未经有权机关批准或者未经这些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应当经过法院审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是否公正、合理、自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