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五级伤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依据 |
释义 | 交通事故中的伤残评定需依据《人体员伤致残程度分级》,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与医院诊断不同。伤残标准决定了肇事方需承担的赔偿金。不同的评残标准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如交通事故、工伤和商业保险适用不同标准。根据描述的骨折情况,可能评定为交通事故十级伤残。 法律分析 车祸造成的伤残鉴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6年4月18日发布的《人体员伤致残程度分级》。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构成伤残,是由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而不是医院。 交通事故中所指的伤残,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残疾是不一样的,有的伤情(基本上是绝大部分)养好之后,是不会留下残疾的。但是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就已经达到伤残的标准,肇事方要承担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不同的评残标准以及对应的赔偿标准都是截然不同的,交通事故适用的标准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工伤适用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商业保险理赔适用的标准保险合同约定的伤残鉴定标准,这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根据你的描述,距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腰椎横脊一二骨折,可能会评上交通事故十级伤残。 拓展延伸 五级伤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及评估准则 五级伤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及评估准则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对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伤残程度的评估和鉴定。该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受伤人员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表格;其次,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根据伤残程度划分为五级;然后,根据评估准则,结合医学、康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受伤人员享受的相关权益和补偿标准。这一程序和准则的制定,旨在保障受伤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相应的救济和帮助。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及评估准则,对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和鉴定。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受伤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和补偿。在交通事故中,伤残的定义与我们平时理解的残疾有所不同,即使某些伤情在养好后不会留下残疾,但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已达到伤残标准,肇事方需承担相应的伤残赔偿责任。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和赔偿标准,我们需要注意不同评残标准的差异,以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五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