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基层人民调解和劳动争议调解 |
释义 | 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在性质、范围和达成协议的效力方面存在差异。司法调解是法定的诉讼程序,具有法律效力,适用于民事和刑事自诉案件;而人民调解是非诉讼的调解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民间纠纷。司法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效力,而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只具有法律约束力,需要申请司法确认后才能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请求时需认真审核是否具备受理条件。 法律分析 (1)调解的性质不同。司法调解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是诉讼内的调解;而人民调解并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是非诉讼的调解活动。 (2)调解的范围不同。司法调解的范围是法院所受理的所有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人民调解的范围主要限于民间纠纷。 (3)调解达成协议的效力不同。司法调解一经达成协议,即发生与法院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调解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司法调解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在经调解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后,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这也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请求时,认真审核期是否具备被受理的条件。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与基层人民调解的重要性 劳动纠纷解决与基层人民调解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劳动纠纷是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争议,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紧张。基层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能够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基层人民调解通过第三方中立的角色,协助双方进行沟通、调解和协商,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减轻法院的负担,还能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和雇主的利益诉求。因此,加强劳动纠纷解决与基层人民调解的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劳动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调解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司法调解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而人民调解是非诉讼的调解活动,主要限于民间纠纷。此外,调解达成的协议效力也不同,司法调解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效力,而人民调解协议需要经过司法确认后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劳动纠纷解决与基层人民调解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基层人民调解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劳动纠纷解决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劳动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