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
释义 | 公司主体变更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有效性,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也可以重新签订。变更劳动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双方各持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双方都需履行合同中的事项。 法律分析 公司主体变更,如果是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或者分立、合并等情况,原劳动合同均继续有效,不用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经双方协商同意,也可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对劳动者劳动期间的事项进行约定的合同就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双方都需要履行合同中的事项。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程序及注意事项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发生变更,如企业合并、分立、转让等情况下的劳动关系转移。在进行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首先,变更方应及时通知劳动者,并与其协商达成一致。其次,变更方需依法履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如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变更方应向劳动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其权益不受损害。此外,变更方还需履行相关的劳动保障义务,如缴纳社会保险、支付工资等。在劳动合同主体变更过程中,双方需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变更过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结语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涉及到公司的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或者分立、合并等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些变更并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和履行。原劳动合同可以继续有效,也可以经双方协商同意重新签订。变更劳动合同需要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各执一份。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变更过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在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中,用人单位应及时通知劳动者,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履行相关的劳动保障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