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未提供工资条是否违法? |
释义 | 单位不给工资条是不合法的。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工资的细节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工资条能让员工了解收入构成,作为收入证明及监督企业发放工资的依据。工资条还应包括工资总额、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扣除的保险和税费等信息。 法律分析 单位不给工资条是不合法的。理由如下: 1、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对于企业规定的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等。而且《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2、工资条是企业发给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能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一旦发生纠纷,工资条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及其他明细证明,还能够监督企业及时发放工资。 3、此外工资条应包括员工每月工资总额,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反映出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等。 拓展延伸 单位未提供工资条的法律责任与解决方案 单位未提供工资条属于违法行为,依据《劳动法》第48条规定,雇主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提供工资明细。单位未提供工资条可能导致劳动者无法核对工资是否正确,丧失了维权的证据。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与单位沟通,要求提供工资条;2.咨询劳动监察部门,寻求帮助;3.如果单位拒绝提供,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单位未提供工资条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支付未支付的工资、承担违约责任等。劳动者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依法维权。 结语 单位未提供工资条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工资条是员工了解自己收入构成、监督企业发放工资的重要证明。劳动者可以通过与单位沟通、咨询劳动监察部门或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单位未提供工资条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支付未支付的工资、承担违约责任等。劳动者应积极依法维权,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