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律师制定诉讼策略技能
释义
    不同于法律检索、文书制作、证据组织、出庭技巧等显性诉讼技巧,诉讼策略相对隐形,虽然始终贯穿整个诉讼过程,却很难将其直接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流程。
    明确的诉讼策略,可能成为庭审制胜的关键,同时也更能满足客户需求。那么,诉讼律师该如何制定好诉讼策略?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三个步骤。
    谈谈诉讼策略,一时不知如何起笔。这个感觉恰好和很多律师对诉讼策略的理解很像:乍一听很熟悉,做诉讼律师谁还能不知道诉讼策略么;而细想却又似是而非,似乎很难用语言精确描述什么是诉讼策略。
    的确,诉讼策略更偏战略层面,不同于法律检索、书状起草、图表制作、证据组织、出庭技巧之类显性的诉讼战术技能,让人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即便是较为复杂的案件代理流程,也很少有把制定诉讼策略作为一个独立环节或工作流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
    其一,诉讼策略的无形性。诉讼策略恐怕很难形成显性的工作成果。法律检索有检索报告,而书状、图表、证据本身就是工作成果,但我们很少见到有单独的呈现诉讼策略工作成果的书面材料。诉讼策略更多地停留在律师的脑子里。
    其二,诉讼策略的变化性。诉讼是动态的,诉讼策略当然也是动态的,随着案件走向而实时调整,甚至发生根本性变化。制定诉讼策略是贯穿案件始终的,而无法固定在案件代理的某一个阶段或具体流程中。
    正因为无形且可变,律师很少有把制定诉讼策略抽离出来作为代理案件的一个必要步骤,而更多是在代理过程中不自觉地考虑诉讼策略的问题。可能是在看某本书时触发灵感,可能是在喝咖啡时灵光乍现。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做法无疑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导致诉讼策略和律师的工作习惯或固定思维方式混同,或者干脆被忽视。
    特别是当面临某些特殊复杂案件时,如果不刻意考虑诉讼策略问题,仍然沿用旧有的成功(或不成功)习惯容易酿成大错。
    好比演戏,有的演员个人风格强烈,演什么戏都一样,对律师而言则是代理所有案件都是风格单一、变化有限的套路。有的演员能够真正进入角色,演什么像什么,对律师而言则是根据案件需要灵活调整,不受套路拘束。演员要跟着角色走,而不是角色跟着演员走;一如诉讼策略要根据案件调整,而不是让案件适应律师的固化思维。
    而为了实现根据案件需求灵活制定诉讼策略,让律师的思维方式能够适应不同案件的需要,有必要把制定诉讼策略设为单独的工作流程。这与诉讼策略的无形性和可变性并不矛盾。
    是否将脑海中的诉讼策略有形化通过书面载体呈现,以及在案件代理过程中不断调整诉讼策略,并不影响将制定诉讼策略作为单独流程的价值:
    1. 强制性地考量诉讼策略,这一思考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是律师在自觉地拓宽戏路;
    2. 强制性地考量诉讼策略,更容易从案件的证据、法律关系等碎片化的信息中抽离出来,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清案件的走向。
    那么,如何制定诉讼策略呢?
    - 1 -知道想干什么:
    第一步,确定诉讼目标
    与诉讼策略紧密关联的概念是诉讼目标。制定诉讼策略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诉讼目标开展,至于战术层面的技巧都是为了贯彻诉讼策略。
    记得代理某案件时,当事人提了两个简单的要求:第一,不能输;第二,要赢得漂亮。类似这种当事人的普遍诉求如果再概括,一言以蔽之,代理案件的诉讼目标是赢——这是一句政治正确而毫无意义的废话。
    首先,很多案件输和赢的标准模糊,有时判决作出诉辩双方同时宣示胜利的情况并不鲜见。
    其次,太过笼统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并不利于发现更谈不上实现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很多情况下,案件的胜诉与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并不一致甚至相悖。所谓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发现并确定诉讼目标,必须跳出案件本身。以商事诉讼为例,必须从商事交易本身出发,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考虑诉讼目标,而不是陷入案件之中盲目寻找——否则大概率得出的目标就是胜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白纸黑字欠债还钱的借贷纠纷,原告的诉讼目标绝不是胜诉,而是把钱拿回来。胜诉只是实现当事人真实诉求的一个(非必经)阶段而已。如果这类案件律师和当事人说胜诉就要收很高的律师费而无论是否能够执行回款,恐怕是很难和当事人建立委托关系的。
    商事诉讼目标要考虑几个层面的诉求:
    1. 交易利益
    发生纠纷的交易本身,当事人预期实现利益或可能承担损失的边界范围。这个边界应较为宽泛,全盘考虑交易上下游的影响,而不是限于法律层面的期待利益。这个层面离案件本身最近,很容易想到。
    2. 相关利益
    除了涉诉纠纷,当事人与诉讼可能相关的其他利益。这个范围边界更大,例如案件是否影响融资、是否影响正在开展的其他重大交易;当事人同时面临多起诉讼是否有资不抵债之虞等等。发现这方面的诉求,需要律师对相关行业有较深理解,并与当事人有良好的信息互动。
    3. 期限利益
    期限利益几乎是每个案件都要考量的因素,单列一条。例如当事人的违约成本是年化5%,而融资成本是年化10%,则当事人很容易选择尽量延缓兑付期限而更长时间占用资金。
    4. 公众影响
    需判断案件只是一个案子,还是以个案为切入点的公共事件。容易演化为公共事件的案件一般有以下特征:
    ① 主体具有关注度,一方或双方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知名学府、演艺明星等;
    ② 事件具有关注度,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容易引起共情的话题,或明星八卦之类;
    ③ 当事双方强弱对比悬殊,容易讲堂吉诃德vs风车的故事,除了上面提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纠纷,行政诉讼也是典型。
    - 2 -知道能干什么:
    第二步,判断案件走向
    光明确诉讼目标当然不够,还要根据现有资源判断诉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是律师办案的常规操作:根据证据、法律等综合评估案件未来的走向。根据案件难度不同,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1. 给定一条路,判断能否走下去。这是律师的基本功,初级律师依靠法律检索甚至朴素的法感情,对于常规案件也比较容易作出判断。属于战术判断。
    2. 多条路能走,判断往哪条路走。稍微复杂的案件需要这种判断。比如常规的,违约和侵权竞合,需判断起诉合同纠纷还是侵权纠纷对当事人更为有利。基本属于战术判断。
    3. 几条路都要走,判断先走哪条。这个难度又高了一层。对于涉及多主体、多法律关系的系列诉讼,常需要做此判断。这类系列诉讼在公司纠纷中较为常见,需要考虑战略层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4. 眼前没路或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很多时候需要在战略层面谋篇布局。不得不说,有些案子即便我绞尽脑汁也不得要领,而你惊鸿一瞥就能抓住核心。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此。
    - 3 -我要怎么办:
    第三步,通过选择最优案件走向实现诉讼目标的路径
    在确定了诉讼目标并判断案件走向后,诉讼策略已经呼之欲出。制定诉讼策略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1. 时间
    ① 案件的启动时间。对于原告,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起诉讼尤为关键。
    ② 案件的持续时间。需要尽快解决,还是希望尽量延缓进程。诸如管辖权异议、回避、追加当事人、送达、中止、答辩期等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期限的问题都应围绕这个因素判断。
    ③ 具体行为的实施时间。例如为了尽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