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专利权法律保护的形式有哪些
释义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各不相同。因此,实施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方式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
    (1)专利权的行政保护。
    专利权的行政保护,就是通过行政程序,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用行政手段,对专利权实行法律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机关进行处理。
    专利管理机关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管理机关。专利管理机关在处理侵权行为时,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专利权的民法保护。
    在司法实践中,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多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因此对专利侵权的民事制裁是最重要的一种法律保护方式。当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被他人侵犯时,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时,通常采取下列措施:
    ①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活动;
    ②没收侵权人的仿制产品;
    ③赔偿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
    ④责令侵权人采取措施,恢复专利权人的信誉。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3)专利权的刑法保护。
    专利的刑法保护是指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构成犯罪,通过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构成专利犯罪的行为,主要有以下3中情况:①假冒他人专利。即非专利权人在自己的产品或包装上弄虚作假,加上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标记或专利号,非法销售和牟取利润。情节严重的,应比照刑法的规定,追求刑事责任。
    ②专利局工作人员及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由专利局或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比照刑法的规定,追求刑事责任。
    ③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几年?从何时起算
    专利侵权纠纷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之日起计算。
    所谓得知,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确切发现和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
    所谓应当得知,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确实不知道其权益已经受到侵害,但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可以推定其应该知道的情况。如侵权产品的公开销售和使用;专利公报已将他人申请专利的文件公布等。
    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处的专利纠纷中,大多数情况是以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之日作为时效的起算日。例如以授权公告日起算,因为专利公报公告的法律事实,可以作为推定其应当得知的条件。
    因此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应当关注专利公报中的信息,及时行使自己的请求权,以免因延误时效而造成损失。
    司法实践中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存在两种特殊情况:
    (一)超过二年的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往往是连续的,有时甚至是断断续续的。如果从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起二年内,专利权人未主张权利,而二年之后,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这时如果不能对专利权人进行保护,显然是不公平的。
    专利权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前者指停止侵权,从时效制度的目的出发,这类请求权本身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后者指赔偿损失,当然适用诉讼时效,但是从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的侵权损失赔偿额,仍然处于诉讼时效期间之内。
    (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发明专利的一项特殊之处是,授权前的临时保护,由于发明专利实行“提前公布、实质审查”,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这时其他单位或个人完全可以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这种行为在授权之前不视为侵权。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