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名誉权的主体及侵犯内容有哪些 |
释义 | (一、)公民名誉权 名誉权可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 (二)法人名誉权 法人的名誉权内容与公民的名誉权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内容有所狭窄,主要包括: 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法人进行报道评论时,必须真实,与事实相符. 2、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散布与法人真实状况不符的消息,败坏其名誉。 一、名誉权纠纷是什么意思 名誉是指社会对公民个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及法人信誉、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综合评价。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人格权的一种。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 名誉权纠纷,是指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而引发的纠纷。名誉权的主要特征是: (1)名誉权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名誉权专属于权利人本人,不能让与他人或由他人继承,他人也不得代位行使。名誉权只能由权利人自己享有和行使; (2)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及其利益; (3)名誉权保护的是自己社会评价。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保有和维护自己的社会评价; (4)名誉权不具有财产性,作为名誉客体名誉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带来或表现为一定的财产利益,也不能用货币来计算其价值。前苏联学者称之为“人身非财产利益”。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名誉与财产有间接联系,名誉的好坏往往能够影响财产的取得和丧失。 二、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但是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在朋友圈中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2、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