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申请劳动仲裁的步骤指南
释义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程序包括提交申请书、开庭审理、仲裁调解和裁决等步骤。案件应在45天内结束,复杂案件可延长15天。裁决后需制作仲裁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裁决不满,可在收到裁决书后15天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生效。
    法律分析
    首先提交申请书,然后仲裁受理进行开庭审理,进行仲裁调解,最后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申请劳动仲裁的全面指南
    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劳动纠纷发生时,正确的申请劳动仲裁程序能够帮助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确保你符合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例如是否是劳动关系当事人、是否超过法定时效等。接下来,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包括就业合同、工资单、通知书等,以支持你的主张。然后,填写仲裁申请表格,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文件。在提交申请前,务必仔细核对表格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旦申请被受理,你将被通知参加仲裁听证会,并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提供证据。最后,根据仲裁结果,你可以选择接受或者进行上诉。申请劳动仲裁的全面指南将为你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你顺利解决劳动纠纷。
    结语
    劳动纠纷解决,申请劳动仲裁是关键。提交申请书,仲裁受理,开庭审理,调解,最后裁决。仲裁庭应在45天内结束,可延期15天。裁决后制作仲裁书送达当事人。不服裁决可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期满裁决生效。申请劳动仲裁的全面指南提供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你解决劳动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