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价格欺诈认定的条件是怎样的 |
释义 | 1、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3)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4)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元从比较的; (5)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 (6)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7)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磊、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8)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9)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2、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采取下列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诱骗他人购买的; (2)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3)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者经营者与其选行交易的; (4)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的; (5)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 (6)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一、针对价格欺诈消费者如何维权 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权益(以购买衣服遭遇价格欺诈为例): 1、与商家协商解决 2、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投诉 3、投诉未果时,可通过起诉商家维护权益 法律依据: 《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