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股东擅用公司财产会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
释义 |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被没收财产。对于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也有相应的定罪处罚规定。 法律分析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期为有期徒刑十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股东财产侵占的刑事责任及法律后果 股东擅用公司财产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将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和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股东侵占公司财产构成贪污罪,可能被判处刑期、罚金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此外,股东还可能面临民事诉讼,被要求返还侵占的财产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在公司治理方面,股东的擅用行为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和信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股东权益受损甚至公司解散。因此,股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益,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利益,以维护公司的良好运营和稳定发展。 结语 股东擅用公司财产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侵占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对此类行为的严厉惩罚。除了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和法律制裁外,股东还可能承担民事诉讼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后果。因此,作为股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益,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利益,以维护公司的良好运营和稳定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五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四十条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