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庭上,原告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 |
释义 | 法院开庭审理民事案件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开场白、法庭纪律宣布、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法庭调查、证据质证、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等环节。审判长和合议庭组成审判团队,原告和被告分别发表意见,最后宣布休庭并签字确认笔录。 法律分析 一、开庭时原告如何开场白 法院开庭审理民事案件,主审法官宣布: 今天市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二)庭在这里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原告诉被告纠纷一案,由审判员,也就是我担任审判长,和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现在宣布开庭。 宣布法庭纪律。 当事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最后陈述)义务(遵守法庭纪律、履行调解判决义务)。 发问:是否听清,是否申请回避。 首先进行法庭调查,由原告宣读起诉状。 被告进行答辩。 二、法庭归纳本案争议焦点: 原告提交证据,被告进行质证, 被告提交证据,原告进行质证。 法庭调查结束,下面进行法庭辩论,先由原告发表意见。 被告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结束,进行最后陈述,由原告发言,被告发言。 宣布休庭,宣判时间另行通知。 看笔录签字。 拓展延伸 原告在法庭上如何有效陈述自己的主张? 原告在法庭上,为了有效陈述自己的主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准备充分,熟悉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以便清晰地表达主张。其次,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使法官和陪审团能够理解和接受。此外,要注重语气和声音的控制,保持自信和冷静,以增强说服力。另外,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如图表、证据等,来支持陈述。最后,要尊重法庭程序和对方当事人,遵守法庭规则,避免争吵和攻击性言辞。通过以上措施,原告可以更有效地陈述自己的主张,增加胜诉的机会。 结语 原告在法庭上应充分准备,清晰表达主张,简明扼要,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保持自信冷静,控制语气声音,增强说服力。可使用辅助材料支持陈述,尊重法庭程序和对方当事人,遵守法庭规则,避免争吵攻击。通过以上措施,原告能更有效陈述主张,增加胜诉机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五章 证 据 第三十六条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五章 证 据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五章 证 据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