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中如何规定保证期限? |
释义 | 保证合同的主旨是约定保证期限和划分担保范围。保证期限应具体明确,若未约定或不明确,则为债务履行期满后6个月。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损害赔偿金、违约金、延迟利息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法律分析 一、保证合同怎么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的期限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约定保证期限要有具体的时间,如从借款之日起3年等。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限是债务履行期满后6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担保的范围怎么划分 担保的范围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的,法定担保范围为: 1、主债权,有称原债权、本债权,是担保的重要内容; 2、利息。包括法定利息和约定利息。 3、损害赔偿金;指债务人因不履行债务或者不适当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害而支付的赔偿费用。 4、违约金;指合同一方因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为违约行为支付的带有惩罚性或者补偿性的金钱。 5、延迟利息;指由于人延迟履行而导致的利息,延迟利息是法定的附随性债权,因此不必经当事人特别约定或登记,即属于房地产抵押的担保范围。 6、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指抵押权人因行使抵押权而支出的费用,比如拍卖费、变卖费、诉讼费等。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保证期间应由保证人和债权人明确约定,并具体规定时间,如借款之日起3年等。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保证期间为债务履行期满后的6个月。担保的范围根据约定确定,如果没有约定,则法定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损害赔偿金、违约金、延迟利息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等。保证期间和担保范围的明确约定对于保证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