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处罚不同,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未得逞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时间阶段不同,犯罪未遂在犯罪实施之前,犯罪中止在犯罪开始后。 一、谋杀未遂会怎么判 谋杀未遂的,定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杀人罪处罚如下: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实行犯罪,就是实施符合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所谓着手,就是开始实行相关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是由相关法律分则规定的,因此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应当以法律分则为依据。但由于相关的规定只是抽象的、原则的,因而在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还必须结合各个具体案件的不同特点来考虑; 2、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所谓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在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这三类存在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界限的犯罪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有其不同的要求,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在危险犯中,法定的危险状态的形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在行为犯中,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 3、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中止的基本标志。所谓意图以外的原因,从性质上讲,是指违背犯罪分子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而主动停止犯罪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 二、犯罪的特殊形态包括哪些 犯罪的特殊形态主要包括以下:1、为了犯罪而准备或者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2、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预备能判无罪吗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犯罪预备有可能判无罪。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本质区别在于发生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着手但尚未结束之间。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有以下区别:犯罪预备又称预备犯,是指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又称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犯罪行为未能继续进行的原因来自外界,是行为人意想不到的原因,并非行为人主动中止,只是由于行为被迫中止的阶段不同而称谓不一样。发生阶段的不同致使社会危害性不同,因而二者在处罚上也存在区别: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