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婚内财产分割需要公证吗? |
释义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不必公证,但公证后效力更高。公证是证明法律行为和文书真实性的程序。公证后的婚内财产协议更具证明效力,确保其在法律上有效。因此,双方也可以选择对婚内财产协议办理公证。 法律分析 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可以自行约定财产分配,不需要进行公证,是否公证由双方协商决定。未经公证的婚内财产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经过公证的协议往往效力更高。如果双方对协议内容没有争议,可以不进行公证。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任何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文书和事实,都具有国家认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因此,经过公证的婚前协议更具有证明效力。如果发生纠纷,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对经过公证证明的协议应确认其效力,可以直接采纳。为确保协议的效力,双方也可以将婚前协议办理公证。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该内容由 信金国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