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一般多久可以开庭 |
释义 | 法律分析:没有规定具体的开庭时间。行政诉讼同其他诉讼一样,受理后在法定举证期间可能会出现期间中止等情形,因此特殊情况下无法具体确定开庭日期。 一、行政案件超过起诉期限的怎么处理 行政案件超过起诉期限还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即权利人丧失了获得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但是,超过诉讼时效不会消灭当时人的起诉权,当事人还是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诉讼的流程如下: 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 3、起诉受理; 4、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5、开庭审理。 二、行政诉讼执行期限 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判决书的期限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即自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之日起两年内申请执行。超过两年的,法院将不再受理执行申请。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行政诉讼法院多长时间开庭 行政诉讼中,法院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择期开庭;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则法院可以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开庭的期限可能也会推迟;而法院如果适用简易程序来审理的,则会在立案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择期开庭。具体的开庭日期要视案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