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离职带走项目违法吗
释义
    员工跳槽后带走原公司客户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原公司的商业秘密,为新的公司带来了经济利益,是违法行为。如果和员工签的《保密协议》中,已经明确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那么这一规定对员工就有约束力。即使不构成商业秘密,作为员工也有义务不予泄漏。
    一、保密协议中的保密期限有多长
    许多企业认为员工在任职期间对企业有保密义务,而员工离职之后,便不再负有保密义务,实际上这些认识是不全面的。保密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都负有保密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
    员工在离职之后,若擅自公开或使用,则构成侵权,严重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而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离职之后,员工一般不负有保密义务。很多企业通常约定保密期限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2至3年,这样的约定会给员工造成误解即离职后过了2至3年后即可公开或使用商业秘密了,这样的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无限期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
    通常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其中就会有关于保密的约定,但也不排除有的单位与单独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而其中的内容,则一般都是围绕保守单位商业秘密而进行的。通常保密协议中约定的期限是不超过两个月的。
    二、签订保密协议后有哪些义务
    员工应该保守自己所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这是法定的义务。与竞业限制协议不同,即使不签保密协议员工也应该保守商业秘密。签保密协议主要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责任予以明确。
    三、员工窃取公司客户资源违法不
    违法,离职员工窃取公司客户资料的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客户资源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通常情况下,客户信息还包括交易产品、需求数量、价格政策、结算方式等,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客户名单属于公司的保密文件,第三方无法掌握和知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获得经济效益,长期稳定地占据市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