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中,过失和主观故意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粗心或不谨慎等原因,没有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后果而导致的犯罪行为。主观故意犯罪则是指行为人有明确的犯罪意图,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正确履行管理职务或者监督职责,致使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管理职责或者监督职责的人员,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而故意不报告或者包庇、纵容犯罪分子犯罪的,依照本法所处的罪行和刑罚从重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而故意不予制止或者明知犯罪分子将要实施犯罪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的,对负有管理职责或者监督职责的人员,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在职务犯罪中,行为人的过失和主观故意都是刑法所考虑的因素。同时,法律也明确规定了不同的责任形态和刑罚程度。因此,行为人在职务犯罪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行为性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