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需要自首? |
释义 |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即使犯罪嫌疑人没有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罪行也可获得从轻处罚,如果如实供述避免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还可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有以下两个条件构成投案自首: 1、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 2、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根据《刑法》 第六十七条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自首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实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被掌握确凿证据之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司法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是一种法定和减轻刑罚的情节,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自首的适用条件包括:自动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没有被追诉前主动投案;犯罪事实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被掌握确凿证据。自首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刑事责任。 结语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实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被掌握确凿证据之前,自动向司法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是一种法定和减轻刑罚的情节,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自首的适用条件包括: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是犯罪嫌疑人积极的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应当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连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一)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 (二)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死亡,现有证据证明其存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应当予以没收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查。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可以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查询、冻结。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四节 对又犯新罪罪犯的处理 第三百一十六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留看守所执行刑罚的罪犯,因犯新罪被撤销假释的,应当根据侦查、审判需要,由犯罪地看守所或者原执行看守所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七十一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指定的其他人员隐匿身份实施侦查。 隐匿身份实施侦查时,不得使用促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方法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