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自首? |
释义 | 自首情节的认定和量刑标准。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自首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但不包括逃跑、翻供和他人报案情况。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揭发他人犯罪或提供重要线索的犯罪分子也可得到减轻或免除处罚。具备自首和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不能以自首情节为基础请求法官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一、不能被认定为自首情节的有哪些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 2、投案后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一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认定为自首; 3、犯罪嫌疑人不同意或不知道他人报案,而是其亲友暗中报案协助公安机关将其抓获的,不应视为自首。 二、有自首情节的案件如何量刑? 《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一般是不能认定犯罪分子具有自首情节的,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为基础,请求法官从轻或减轻处罚。 结语 自首情节的认定标准有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投案后供述罪行后又翻供、由亲友协助报案将其抓获的情况,都不能被认定为自首。有自首情节的案件,根据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以及是否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认定犯罪分子具有自首情节,因此无法以此为基础请求法官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三十一条 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一)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 (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