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受理案件及审理期限 |
释义 | 法律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行政案件立案期限为7日,一审审限一般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45日;民事案件立案期限与行政案件相同,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相关法律依据包括《行政诉讼法》第51、81、83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149、161条。刑事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未在文章中提及。 法律分析 一、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 1、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如果是行政案件,立案的期限是七日内;一审的审限一般是六个月内,但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限则是四十五日内。如果案件是民事案件,立案的期限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期限与行政案件相同,但是适用简易程序的审限是三个月内。 2、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六十一条。 二、刑事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 拓展延伸 法院案件审理时限及延期规定 法院案件审理时限及延期规定是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案件的审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一般情况下,法院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尽快作出裁决。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案件复杂、证据不足等因素影响审理进度时,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对案件审理时限进行合理的延期。延期的决定需经过合法程序,并应当向相关当事人做出通知。法院案件审理时限及延期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公正、高效的司法审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案件立案及审理期限是确保公正、高效的司法审判的重要保障。行政案件的立案期限为七日内,一审审限一般为六个月,简易程序审理的为四十五日。民事案件的立案期限和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与行政案件相同,简易程序审限为三个月。刑事案件的立案及审理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对案件审理时限进行合理的延期。法院案件审理时限及延期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二章 受案范围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四十六条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中标、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改变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供应商放弃中标、成交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政府采购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