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书提交后立案时间 |
释义 |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要求法院进行实体审判。根据最高法院规定,第一审法院应在7日内立案收到起诉书或执行申请书,自诉案件应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法院应在收到上诉材料后的5日内立案。 法律分析 起诉书,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起公诉,请求法院对刑事被告人进行实体审判的法律文书。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状)或者执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5日内立案。 拓展延伸 起诉书提交后的立案时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起诉书提交给法院后,立案时限取决于不同的案件类型和法院的工作负荷。通常情况下,法院应在起诉书提交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立案程序。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复杂的案件或法院繁忙的情况下,立案时限可能会延长。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确切时限。为了确保您的案件能够及时立案,请及时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与法院保持联系,以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法院会尽力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立案程序,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起诉书提交给法院后,立案时限取决于不同的案件类型和法院的工作负荷。为了确保您的案件能够及时立案,请及时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与法院保持联系,以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法院会尽力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立案程序,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