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作中猝死算工伤吗 |
释义 | 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的伤害。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通常情况下,工作期间猝死算工伤。供养亲属抚恤金一般按员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给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配偶每月可得百分之四十,每个被核实的亲属每月可得百分之三十,而每个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月可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所有被供养亲属的抚恤金总金额不可以比因工死亡员工生前的工资高。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 患职业病的,指国家列入职业病名单中的疾病等。工伤事故是指在职劳动者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因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时所发生的人身伤害、 急性中毒等事故。工伤的预防比救治更积极。只有工伤预防做好了,工伤保险制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工伤预防的责任在单位,措施的落实需要单位真抓实干。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主要是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主要是职业病防治法。条例通过建立单位费率浮动的机制,促使用人单位认真搞好工伤预防工作,奖优罚劣。 拓展资料: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病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病人的75%。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后1小时内非创伤性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5%。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机制。心脏性猝死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内,出现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和心搏骤停。心脏性猝死发生过程中一旦发生心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治疗。心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大多无法抢救成功。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五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员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员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员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