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 |
释义 | 一、民事诉讼法上诉期限为15天或10天。二、民事诉讼的特性包括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与调解、仲裁等方式不同。三、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六个月内可以拿到判决书,不服可以上诉。 民事诉讼的特性及上诉期限。 重点概括:民事诉讼包括上诉期限、特性、强制性、程序性,是解决民事纠纷最有效的手段。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法上诉期是多久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民事诉讼的特性 与调解、仲裁这些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不具有强制力,法院裁判则不同,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诉讼活动,无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诉讼法设定的程序实施诉讼行为,违反诉讼程序常常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级法院撤销,当事人失去为某种诉讼行为的权利等。诉讼外解决民事纠纷一的方式程序性较弱,人民调解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则,仲裁虽然也需要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但其程序相当灵活,当事人对程序的选择权也较大。 人们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可以选择的解决方式很多,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其中诉讼应该是最有效的手段了。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很复杂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在六个月之内拿到判决书。如果对其不服,还可以发起上诉。 结语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应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服,应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和法定程序性特征,与调解、仲裁方式不同。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法院裁判具有强制力,当事人需按程序实施诉讼行为。选择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支付令; (二)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三)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四)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五)申请强制执行; (六)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七)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八)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