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超过追诉期限,能否对刑事案件进行判决? |
释义 | 刑事案件追诉期限是根据最高刑的长度确定的,追诉期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至审判之日结束。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追诉期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计算。逃避侦查、审判或被害人在时效期间控告的犯罪行为不受追诉时效限制。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下面,我将对刑事案件过了追诉期,是否还判刑的问题,做简单分析。 首先,刑事案件追诉期限是这样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其次,追诉期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至审判之日结束。即从犯罪成立之日起,在审判之日还没有超过诉讼期限的,才能追诉。其中,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计算。 如果行为人犯罪行为,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审判的,或者被害人在时效期间控告,公检法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的,都不受追诉时效期间的限制。 并且,在追诉期限内,行为人又犯罪的,前罪追诉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超过追诉期限,是否会影响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 超过追诉期限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追诉期限是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限内,检察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如果超过追诉期限,检察机关将失去起诉权,即使有充分的证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会免于惩罚。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超期起诉,并考虑因超期起诉而导致的证据丢失、证人记忆衰退等因素。如果法院接受超期起诉,刑事案件仍然可以进行审判,但超期起诉可能会被辩护人作为辩护理由,影响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超过追诉期限可能会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 超过追诉期限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追诉期限是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限内,检察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如果超过追诉期限,检察机关将失去起诉权,即使有充分的证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会免于惩罚。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超期起诉,并考虑因超期起诉而导致的证据丢失、证人记忆衰退等因素。如果法院接受超期起诉,刑事案件仍然可以进行审判,但超期起诉可能会被辩护人作为辩护理由,影响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超过追诉期限可能会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三节 补充侦查 第二百九十六条 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根据不同情况,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原认定犯罪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够充分的,应当在查清事实、补充证据后,制作补充侦查报告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对确实无法查明的事项或者无法补充的证据,应当书面向人民检察院说明情况; (二)在补充侦查过程中,发现新的同案犯或者新的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制作起诉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三)发现原认定的犯罪事实有重大变化,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将有关情况通知退查的人民检察院; (四)原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不当的,应当说明理由,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三节 补充侦查 第二百九十七条对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以及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前,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的,应当及时收集和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九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零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