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撰写借条时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
释义 | 借条的法律效力与借款人的真实意愿、借款金额、民事行为能力、借款期限、个人信息准确性等因素有关。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满足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愿、不违法违规等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无效。 法律分析 一、写什么样的借条才没有法律效力? 下面这几种情况写的借条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种就是写借条不是借款人自己的真实意愿。比如说借款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迫于无奈才写了借条。还有在借款人被欺骗,自己不知道事实,被他人故意隐瞒的情况下写的借条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种是如果你借款超过5万而没有银行转账证明或者见证人的见证,那写的借条就不具备法律效力。比如你借了6万,但是只有借条可以证明,那这张借条就是无效的。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的借条,那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呢,简单来说就是10周岁以下签订的借条都没有法律效果,只有超过10周岁才有资格签订借条。 第四种是一些不符合年龄特点的借条,18周岁以下、10周岁以上的都是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他们签订了一些价值比较大的借条就是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时候写的借条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第五种就是过期借条。那期限是多长呢,一般借款时间两年到期,而且没有办法证明在这两年内向借款人催讨过债务,这样的借条就成了过期借条,也丧失了法律效力。 第六种就是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写的不准确,借款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都不准确,比如我们生活中习惯用小名或者外号。但是这样会导致债务人不明确而不具备法律效力。或者借款人没有签字盖章。还有如果借款人是企业,写借条的时候没有写企业的全称,甚至只差了一个名称,那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最后就是如果借款人是精神病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且是不具备代理权的人写的借条,这种借条也是无效的。 二、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借条才具备法律效力。而一些情况下,如被胁迫、欺骗、超过限额、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所写的借条将失去法律效力。因此,在起草借条时,务必确保合法性和准确性,以保护双方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